我们知道,宝宝出生前在母亲的子宫里生长,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。许多致病因素因无法突破母体对胎儿的保护作用而不能危害胎儿。但有些传染病则可通过孕妇,使胎儿在子宫里时就受到感染,我们称之为宫内感染。
宫内感染是指在产前或产时,胎盘、胎膜、羊水或胎儿由于胎膜早破,来自阴道或宫颈中的细菌进入子宫所引起的感染。它可以持续至产后或从产后开始出现临床症状,可导致母、胎严重感染,引起新生儿肺炎、败血症或脑膜炎。孕妇若为阴道分娩,则发生产后感染的危险性较低,若为剖宫产,则可发展为产后子宫内膜炎、腹膜炎、血栓性盆腔静脉炎、败血症,甚至死亡。
宫内感染发生的诱因
·胎膜早破是引起生殖道下段细菌上行性感染的最常见原因,且与破膜时间密切相关。
·妊娠晚期性交易诱发宫内感染。
·阴道宫颈炎孕妇胎膜完整但较脆弱。
·若胎膜破裂时间延长,重复行阴道或肛门检查也有诱发宫内感染的危险。
·诊断性羊膜腔穿刺或宫内输血。
·贫血、营养不良、慢性疾病均可使产妇抵抗力低下,易发生感染。
宫内感染有以下几种途径:
细菌经阴道、宫颈上行性感染。胎膜已破者细菌可直接进入羊水;若未破,则可经胎膜或蜕膜而污染羊水。
细菌由母体血运经胎盘而进入胎儿血循环中,或因胎盘炎症进入羊水中。
细菌经输卵管下行性感染,由于绒毛膜、羊膜炎或蜕膜炎进入羊水。
怎样发现宫内感染?
宫内感染的孕妇或产妇多表现发热,腋下体温高于37.5℃,脉快,白细胞计数增高;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。胎盘、胎膜和羊水粪染,有臭味。产妇感染的危险随胎膜破裂时间延长而上升。若感染传至胎儿,出生后新生儿可表现为心率快、呼吸急促、发绀、嗜睡,出现败血症、脓毒血症、肺炎、脑膜炎和中耳炎等。若新生儿出生后短期无症状,并不能说明其一定无宫内感染。
宫内感染的诊断有时很困难。最有预告性的症状是胎膜早破、白细胞增高和发热。胎儿和产妇心率快,子宫压痛,羊水有臭味等皆支持本病诊断。在产前行羊膜腔穿刺取进行羊水细菌培养,比非特异性的发热及白细胞增高更准确可靠。
优生筛查 发现宫内感染
孕妇感染了巨细胞病毒、单纯疱疹病毒、风疹病毒、弓形虫、乙肝病毒、人乳头瘤病毒、解脲支原体、沙眼衣原体、淋球菌、梅毒、艾滋病毒等病原体,就有可能造成胎儿宫内感染。胎儿感染后可能会导致流产、死胎、畸形及一些先天性疾病。对这些病原体的筛查,称为优生筛查。
解读优生筛查报告单
目前主要通过对病毒抗体水平的检测,进行优生筛查,检测报告单上常常是这样报告的:
抗体IgG阴性:说明没有感染过这类病毒,或感染过,但没有产生抗体;抗体IgM阴性:说明没有活动性感染,但不排除潜在感染;抗体I g G阳性:说明孕妇有过这种病毒感染,或接种过疫苗;抗体IgM阳性:说明孕妇近期有这种病毒的活动性感染。
一般认为,孕妇的活动性感染与胎儿宫内感染有关。所谓活动性感染就是孕妇体内有病毒复制,处于患病阶段,是相对于单纯的病毒携带而言的。
通常情况下,抗体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过此类病毒,但现在未处于活动期;抗体IgM阳性提示新近感染了病毒,或过去曾经感染过,现在复发了,处于活动期。因约40%的活动性感染容易引起胎儿的宫内感染,所以孕期检查主要检查孕妇血中的IgM抗体。但也有一些IgM抗体不高的孕妇,可能有潜在感染,也可能造成胎儿宫内感染。
我国育龄女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比较高,据调查, 孕妇中各种病原体的活动性感染在3%~8%。经过以上分析,你可以清楚了解,在化验单上,不是一看到有(+)或阳性,就认为会造成胎儿的宫内感染。IgG抗体阳性,仅仅说明既往感染过这种病毒,现在或许对这种病毒有免疫力了。IgG抗体阴性,说明孕妇也许没有感染过这种病原体,对其缺乏免疫力,应该接种疫苗,待产生免疫抗体后再怀孕。接种过一些病毒疫苗的妇女会出现IgG抗体阳性,所以要分清哪个是保护性抗体,哪个是非保护性抗体。
是否孕妇感染了以上病原体,就一定造成胎儿宫内感染呢?并不是说所有感染的孕妇都会造成胎儿宫内感染,但毕竟造成胎儿宫内感染的机会很大。因此,一旦确定有上述病原体感染,就应该积极治疗。及时发现和处理孕期的宫内感染是母婴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。因此建议如下:
(1)孕妇要进行早期宫内感染筛查,如果血清IgM抗体检测结果阳性,就要进行重复测定;
(2)对已经确定有感染的孕妇,无论有无宫内感染证据,都要积极治疗;
(3)经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者,要做胎儿宫内产前感染诊断,以确定是否有胎儿宫内感染;
(4)确定有宫内感染者,可采取宫内给药治疗或建议终止妊娠。
39健康网( www.39.net)专稿,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。
(实习编辑:黄秀杰)
39健康网(www.39.net)专稿,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。